什么是林火?林火有哪些危害?地质历史时期的林火又是什么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探林火的是是非非。
人为诱因占九成
林火,俗称山火,是对森林火灾的简称,指发生于森林中的造成大面积林木和草场资源被破坏的燃烧事件。全球每年平均发生20多万次林火,占被烧毁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我国每年发生1万多次林火,烧毁全国森林总面积的5‰~8‰。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碳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烧毁和损坏森林资源,烧毁和损坏森林资源要承担法律责任。针对森林防火,我国制定了《森林防火条例》,成立了森林消防局,专门承担森林火灾防范、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等工作,并且针对大部分森林设置了禁火区和禁入时,最大程度保证了森林的安全。
危害不止于毁林
不同于草原火灾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森林火灾的危害往往更大。森林火灾会造成大面积森林资源毁损。这是因为,木本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草本植物的长,烧毁的成本和代价更高,且烧毁后即便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生态系统依旧难以恢复如初。
林火会损毁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建筑物和人工设施,甚至导致人员伤亡。林火会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我国科学家近年研究发现,在2001—2022年的22年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总计造成339亿吨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林火会导致严重的灾后次生地质灾害。虽然林火可以给燃烧地区留下可观的草木灰等有机质,但由于对土地的烧烤作用,过火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森林郁闭度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且这些地区的植被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大部分过火区地表腐殖层缺失,土壤裸露,形成明显的生态负循环效应。
同时,大火燃烧后的灰烬层大大增加了区域松散层的体量,一旦遭遇强降水,极易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2020年3月发生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的林火为例,火后坡面堆积了1~5厘米厚的灰烬层,这些灰烬层在之后的雨季发生洪水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大大增加。美国等地的科学家发现,在高烈度林火发生地区,雨季流域内洪峰流量约为火烧前的900倍。据估算,全球范围内,过火区发生火后泥石流的比例在60%左右。
并非一无是处
林火并不是在人类出现后才产生的,而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化,在森林开始出现时就存在。林火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是生物和地质演化中的重要一环。从地质和生态角度看,林火在创造和维持森林系统平衡、促进森林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小范围的林火会促进林分的更新和更替,使一些本该被淘汰的树种加速退化,为新树种的生长和发育腾出空间。
此外,林火燃烧后产生的黑炭和炭屑,是记录地质时期气候环境演化与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林火频发,通常表明该地质历史时期的气温较高;林火的减弱,则代表该地质历史时期的气温较低。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家利用地层中的黑炭和炭屑指标来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而预测未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孢粉和炭屑记录反演了涠洲岛1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利用地层剖面中炭屑面积浓度和颗粒浓度重建了距今1690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林火事件历史,发现大兴安岭火灾存在大约100年的周期间隔。
林火也是煤炭等有机质形成的一个关键动力和来源。最新的研究发现,煤炭中的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与木炭的特征十分相近,专家据此判断野火是其主要来源。
同时,研究也发现,正是林火的燃烧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气,客观上调低了石炭—二叠纪大气中超高的氧气浓度,为后期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