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百科分类/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猝死前有哪些征兆,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猝死前有哪些征兆,如何预防猝死)

2024年05月03日 热门百科 阅读(209)

网盘资源
网盘资源100TB
影视、音乐、软件、游戏、学习资料等应有尽有。

意外,总是不期而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时就能听到、看到有关猝死的报道,如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因长时间熬夜加班而猝死,优秀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不幸倒地猝死,40岁出头的企业高管在出差途中猝死……这些猝然离开的人,甚至最后连一句再见都没能说出口,难免让人感到遗憾。

e154002750821088-56720cb98d21cfe2-0806bf23120bcd951cbe17cce4bdbd0d.jpg

什么是猝死?

猝死,也被称为“突然发生和意外的自然死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症。猝死既可能是由身体内部疾病因素导致的,如心肌梗死等;也可能是由身体外部原因造成的,如触电、溺水、创伤等。

哪些疾病可能引发猝死

根据病因,可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在全世界范围内,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总数的80%以上,非心源性猝死约占20%。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猝死”,指的是心源性猝死。
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疾病也可分为两类,即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在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其他心脏病则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等。

引发非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栓塞、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坏死性胰腺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引发猝死的几种坏习惯:

 久坐不动

研究表明,与每天久坐时间少于4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且运动量又很小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2%,但是,运动可以降低这个风险。建议保证每天运动量。

 持续熬夜、不眠不休

研究发现,与每天睡8个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群,心脏病风险增加40%。建议大家杜绝不加限制的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就去医院进行检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持续“高压”状态

尽量避免极度劳累,如果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建议适当减压,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哪怕是看看书、散散步、聊聊天都能让精神紧张得到缓解。

 忽视心脏的求救信号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精神不振、情绪易激动、头晕等症状,就要小心了!因为,那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应提高警惕,适时就诊。

 戒不掉的“烟酒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甚至引发血管痉挛。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血压也会急剧升高,从而引起心脏不适。尽早戒烟、减少饮酒可以降低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猝死前有哪些征兆

猝死往往来得非常突然,超过一半的人在猝死发生前几乎没有任何特异性征兆。但猝死并非完全无迹可寻,部分人在猝死前会出现心悸、胸痛、呼吸急促、头晕、乏力等表现。存在猝死高危因素的人如果出现以下征兆,需要高度警惕,建议及时就医。

1呼吸困难

忽然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由红润转为青紫、烦躁不安等,可能是异物阻塞气道、喉头水肿等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表现为身体缺氧。

2胸闷心慌

如果没有心脏病史,但是突然出现胸闷,休息后病情缓解,则很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需要保持警惕,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另外,以前出现过胸闷,但近期症状出现了恶化,也可能预示着斑块的小破损,随时都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应尽快就医。

3大量出汗

在心源性猝死发作前,人体往往会出大量冷汗,全身皮肤湿冷不堪,这是心肌梗死发作的典型表现之一。如果既往无心脏病史,但突然出现乏力、大汗淋漓、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疼痛等症状,切勿麻痹大意,一定要了解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应尽快就诊。

4肢体麻木或瘫痪

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猝死的重要病因。部分脑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发生血压增高、肢体瘫痪。

部分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表现为轻微症状,患者往往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就有可能引发猝死。尤其是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或心房颤动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会高于普通人群,如果出现单侧眼睛视物不清、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诊,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5其他异常表现

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甚至伴有呕吐,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脑血管意外,有可能引发猝死;突然昏迷可能由多种疾病所致,其中部分病因亦可引发猝死。

总之,及时发现猝死的征兆,需要我们对身体的各种不适时刻保持警惕,如很多人认为心肌梗死的表现为胸痛,但部分患者却表现为左侧背痛、肩膀痛甚至手臂痛,这提醒我们,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或其他自己无法把握的情况,应快速反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如果能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就有可能降低猝死风险。 

01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低脂。 

02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保持健康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维护心肺功能;定期规律体检。 

03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将其作为减压方式。 

正确认识心脏病,才能保持健康

心脏病绝大多数处于慢性发病状态,只要平时治疗规范,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一些患者常常会有侥幸心理,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自我感觉良好,悄悄停掉了药物或者只应用“神秘偏方”,并且生活方式也不注意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体内的斑块开始不稳定,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这种严重事件。

因此,确诊了心血管疾病,必须要坚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在正规医疗机构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忌自作主张乱用药。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