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总是不期而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时就能听到、看到有关猝死的报道,如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因长时间熬夜加班而猝死,优秀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不幸倒地猝死,40岁出头的企业高管在出差途中猝死……这些猝然离开的人,甚至最后连一句再见都没能说出口,难免让人感到遗憾。
久坐不动
研究表明,与每天久坐时间少于4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且运动量又很小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2%,但是,运动可以降低这个风险。建议保证每天运动量。
持续熬夜、不眠不休
研究发现,与每天睡8个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群,心脏病风险增加40%。建议大家杜绝不加限制的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就去医院进行检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持续“高压”状态
尽量避免极度劳累,如果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建议适当减压,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哪怕是看看书、散散步、聊聊天都能让精神紧张得到缓解。
忽视心脏的求救信号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精神不振、情绪易激动、头晕等症状,就要小心了!因为,那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应提高警惕,适时就诊。
戒不掉的“烟酒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甚至引发血管痉挛。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血压也会急剧升高,从而引起心脏不适。尽早戒烟、减少饮酒可以降低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1呼吸困难
忽然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由红润转为青紫、烦躁不安等,可能是异物阻塞气道、喉头水肿等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表现为身体缺氧。
2胸闷心慌
如果没有心脏病史,但是突然出现胸闷,休息后病情缓解,则很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需要保持警惕,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另外,以前出现过胸闷,但近期症状出现了恶化,也可能预示着斑块的小破损,随时都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应尽快就医。
3大量出汗
在心源性猝死发作前,人体往往会出大量冷汗,全身皮肤湿冷不堪,这是心肌梗死发作的典型表现之一。如果既往无心脏病史,但突然出现乏力、大汗淋漓、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疼痛等症状,切勿麻痹大意,一定要了解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应尽快就诊。
4肢体麻木或瘫痪
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猝死的重要病因。部分脑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发生血压增高、肢体瘫痪。
部分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表现为轻微症状,患者往往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就有可能引发猝死。尤其是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或心房颤动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会高于普通人群,如果出现单侧眼睛视物不清、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诊,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5其他异常表现
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甚至伴有呕吐,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脑血管意外,有可能引发猝死;突然昏迷可能由多种疾病所致,其中部分病因亦可引发猝死。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如果能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就有可能降低猝死风险。
01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低脂。
02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保持健康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维护心肺功能;定期规律体检。
03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将其作为减压方式。
心脏病绝大多数处于慢性发病状态,只要平时治疗规范,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一些患者常常会有侥幸心理,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自我感觉良好,悄悄停掉了药物或者只应用“神秘偏方”,并且生活方式也不注意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体内的斑块开始不稳定,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这种严重事件。
因此,确诊了心血管疾病,必须要坚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在正规医疗机构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忌自作主张乱用药。